分享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秋招 case,希望能给今年求职的同学一些启发。

学员基本情况

case 中的这个学员(简称:刘同学),本科是在国内的某一本大学就读,研究生则则就读于国外的一所知名大学,于是找到我,希望可以给他在秋招上助力。

其实到了 2023 年的光景,各大互联网公司对于海归硕的态度,早就不再像以前那么趋之若鹜,反而会比较挑剔地看候选人的第一学历如何,以及是否有实习经历等。

如上文所说,刘同学的第一学历是不占优势的,但在国外的实习经历比较丰富,算法上也储备了 200+ 题。

在八股文方面,刘同学的网络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原理、计算机组成等基本功打得比较牢靠,Java 基础也还可以,但 Java 相关技术栈的相关知识,如:JVM、SpringBoot、SpringCloudAlibaba、Redis、MySQL、Kafka、ES、设计模式等,却并没有进行储备。

这可能和国外的编程理念有关,比较重视计算机底层的知识和算法,而将编程语言本身看做工具,并不会过多地考查某种编程语言的相关技术栈。

倒排期计划

由于当时已经是七月底了,而秋招在九月初就开始大范围地展开面试了,在时间上还是非常紧迫的。

这种情况下,是非常考验人对于事物的优先级判定,以及选择和取舍能力的。

于是,我就跟刘同学说:

秋招无非就是考查项目、八股文和算法三个方面。

在算法上,你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积累,这块需要持续做的事情就是温故 + 知新,两者每天各投入 1.5 小时,也就是 3 个小时。

在简历的项目上,我看你有为期九个月的两段国外大厂实习经历,且所对应的项目还是不错的,这块我们可以一起深挖项目亮点。

如果面试官对你的实习项目比较感兴趣,并且我们在这块准备得很充分的话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面试通过率。

在这个方面上,你可以每天投入 4 个小时,不但要把项目中的技术解决方案吃透,并且将解决方案中所涉及的底层技术原理、相关八股文也全都弄清楚,这样可以应对面试官常用的策略 —— 以项目切入八股文的提问方式。

嗯,然后每天再投入两个小时,就算那些高频的八股文吧,比如:HashMap、线程池七大参数、B+ Tree索引、最左前缀原则、覆盖索引、ZSet 底层实现、MQ 丢消息、Spring 循环依赖等相关问题。

还有一点就是,刷八股文一定要做笔记,内容上不要求太精致完善,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,这样可以解决刷八股文忘得快的问题。

项目梳理 + 押题

有的同学可能会问,为什么要在项目上投入这么长的时间呢?

其原因有二:

1、只要不是太高端的项目,里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是穿着马甲的八股文,且由于依附于项目的原因,还是最有可能被问到的高频八股文。

这也确实是时间不充裕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取舍,按照二八原则的说法,我们需要用 20% 的时间去撬动 80% 的高频问题。

2、另外,刘同学的这两个实习项目还是挺独特的,在面试官已经看烂了瑞吉外卖、今日头条、手撕 RPC、XX 商城、XX CRM 的情况下,或许是可以被吸引到,并把面试时间消耗在此的。

可能有的同学会说,如果有的面试官没被吸引到怎么办?

我认为没关系,因为技术面试本身,并不是成败在此一举的事情,而是九败一胜即可圆满的事情,它是赌得起概率的。

嗯,接下来就是围绕项目进行梳理,看看面试官到底会问哪些问题,并由此问题又会引申到哪些问题,整体总结了 80+ 面试题,并一一进行攻破。

复盘迭代认知

经过一个月的魔鬼训练法,哀鸿遍野又普天同庆的秋招终于到来了。

我建议刘同学的方式是,以面试复盘为主,持续更新迭代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,以规律化巩固八股文和算法为辅,让自己保持一种火热的状态,并减少自己的技术知识死角

刘同学刚开始面试几家大厂并不顺利,似乎是对中国式吊打八股文的方式不太适应,比如这种问题:

  • client 端发⼀个 “hello world” 给 server 端,在这个期间分别做了⼏次线程切换?

  • 说说对 Spring BeanPostProcessor 和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的理解。

  • ES 为什么叫做近实时搜索引擎?

我跟刘同学说:

这种技术面试复盘不要点对点,应该由点及面才对。

比如:

  • 从问题 1 可以看出来,在操作系统方向的技术储备不能活学活用;

  • 从问题 2 可以看出来,在 Spring 常见类的实现上可以再看看;

  • 从问题 3 可以看出来,对于 ES 的 refresh 机制、以及文档被索引的底层实现原理还不熟悉,等等。

如果你做到我说的那种程度,你的技术面试会往一个正向循环发展的,一次会比一次通过率高的。

果不其然,刘同学从最开始的面试一轮游,进步到可以进二面、终面泡池子,在秋招过半的时候,收到了北京某互联网大厂的 offer

手中的筹码

我跟刘同学说:

接下来你可以尝试着冲下 SSP 了,因为校招这块有个小的潜规则,那就是如果面试官对候选人比较满意,他们愿意用比候选人手中的 offer 高一个等级的 offer 进行吸引。

现在你可以拿着手中的筹码上牌桌,用来撬动更高的收益了,挺好的。

一般情况下,我们看待事物的本质,最关键的就是看其发展演进趋势。一旦形成规律化的正反馈趋势,那接下来达成目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
嗯,正如文章标题所写的那样,海归硕,拿到一线大厂 SSP,总包 50w+!

这也正说明了,即使是行业寒冬,但头部的人才依然是不缺机会的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