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R哥。

最近看到一个非常炸裂的消息,阿里菜鸟国际后端研发,居然全员被要求转型全栈了

作为一个混迹了 10 多年的程序员,我看过太多的架构调整、组织优化,从单体到 SOA 再到微服务,从前后端分离,再到现在全栈工程师的崛起。。

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幻想着一招鲜吃遍天,那么如今,你不会写测试、不会改前端,可能真的会被边缘化。

我们面对的,不只是技能变化,而是整个角色定位的变迁。

1、后端不能只写接口了

以往在大厂,后端开发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:设计接口、写逻辑、搞数据库优化,最多写点 API 文档,前端和测试都是独立部门负责。

但现在,这种职能分离的模式,越来越多地被打破。

这次阿里系强推后端转全栈,不是搞点培训敷衍了事,而是实打实要求大家上手写前端,写测试。

这背后有几个现实因素:

  • 协作效率:后端懂前端,沟通更顺畅,遇到问题自己能调试。
  • 成本考量:减少人力分工,降低人效成本。
  • 工具链成熟:低代码、测试平台逐步成熟,降低了跨职能的技术门槛。

技能是能学会的,心态却很难调整,一个专注后端 10 年的工程师,被要求写页面、写 CSS,不别扭才怪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能拥抱变化,能持续学习更新技能的工程师,才能走得更远。

2、前端岗、测试岗位真的危险了

另一个被热议的话题,是前端岗、测试岗的未来。

说到前端,在菜鸟的转型中,低代码平台成了主角之一,拖拖拽拽就能搭建前端页面,不用精通 Vue、React,也能轻松开发前端功能。

另外,现在 AI 生成前端页面已经非常成熟了,一个前端 + AI 可以顶几个前端了,简单的甚至都不需要前端了,前端人员可以大大减少。

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这里我写的 AI 系列文章

低代码和 AI 的到来,前端似乎变得非常危险了。

再说说测试。

很多大厂早在推行所谓的 “测试外包化”,现在外包都开始没了,开发人员要自己写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,看起来是质量保障前置,其实本质是测试岗位的边缘化。

在当前这个效率优先的时代,如果测试人员不能掌握更多的高级测试技术,比如自动化、性能测试、灰度发布系统的运维逻辑,那就真的危险了。

虽然说开发人员搞测试挺高效,但质量出了问题呢?

锅,最后还是开发来背。

3、人人都是六边形战士

现在的职场,似乎都在追求所谓的六边形战士,既懂前端又会后端,既能测试又能写前端页面,偶尔还能上台讲个产品方案。

听起来很美,但真的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点吗?

我认为未必,全栈能力确实有价值,但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要精通。

更重要的是,你要知道:

  •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(比如,后端是核心竞争力,会前端/测试/运维是附加竞争力);
  • 面对变化,你能不能快速适应(不能快速适应,意味着快速出局);
  • 能不能用合适的工具完成合适的事,而不是面面俱到(比如,你可以不会 AI 大模型调优,但不能不会 AI 辅助编程)。

从这次菜鸟国际的全栈转型来看,我们可以看到的趋势,企业对 “复合型技术人才” 的需求越来越强。而那些单一的技术岗位,特别是纯前端、功能测试,可能真的会逐渐边缘化。

不是说你必须样样精通,而是你能不能快速学习新工具、适应新岗位、拥抱新变化

技术变革从来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,而是环境变了,你必须跟上节奏,顺势而为。

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